酷開完全獨立:為了提供差異化選擇的產品推新 酷開作為創維旗下的互聯網+電視公司於2015年4月1日正式獨立運作,酷開董事長王誌國對此表示,酷開其實在2014年時就已經開始獨立運作了,當時主要負責智能電視的平台運營,2014年5月份把酷開TV業務全部並入酷開公司。當前諸多家電廠商推出的第二子品牌獨立運作和酷開自去年開始的獨立運作模式類似,更多的是品牌獨立,但是整個公司的運作模式、決策以及財務等方麵並未實現獨立。不同於其他第二子品牌,酷開此次獨立意味著,酷開已成為一個能夠具備財務自由,擁有獨立決策權的公司,隻有如此,才能快速靈活的應對互聯網時代的跨界競爭。 獨立日當天,酷開還發布了一款重磅產品,售價1999元的三合一電視A43,該產品的亮點在於配備了針對老、年輕、幼群體的三款不同版本的遙控器。對此,王誌國表示,目前根據用戶的反饋來看,三款遙控器這一推法效果相當好,目前A43的銷量已經突破3萬台,而且在4月1日推出當天,該產品就立即銷售出1萬台。其中,有六分之一左右的消費者買了A43的套餐(搭配特製遙控器等),A43的良好口碑已經建立起來。現在A43在整個渠道都處於供貨不足狀態。王誌國透露,通過酷開一個月的獨立運營,搭配三合一電視產品A43的銷售嚐試,酷開基於不同用戶群劃分的用戶價值變現找到了突破口。他表示,酷開內部選取了A43的1000個用戶做變現試運營,得到了3天銷售5000元的成績。 除了A43,酷開當天還宣布即將推出被稱為A43升級版的售價4999元的電視A55旗艦版。對於酷開的這一做法,尤其是為何做出這一高出A43 3000元的定價?王誌國說,定價高並不是說酷開要依靠它賺多少錢,因為A55旗艦版的成本本身是很高的,其定位就是高端用戶,產品本身擁有4K屏,且擁有頂級配置。而且王誌國還透露了產品設計上的一個細節,單單為了A55旗艦版更漂亮而配置的電視屏幕的金屬切邊,四條邊切下來的價格就是320元。由此也可以看出A55旗艦版對於高端用戶的誠意。A55旗艦版的推出目的就是為了給消費者提供差異化選擇,而且王誌國認為,55寸4K電視定價為4999元是很適合的,而且這個價格這個尺寸是較為有競爭力的,小米的55寸產品定價亦是如此。 互聯網企業、傳統電視廠商競爭正在進行:用戶是爭奪核心 說到小米,就不可避免的會提到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對於電視行業的衝擊、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電視廠商之間就電視市場競爭如何慘烈等話題,對此王誌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現在整個電視行業有兩類,一種是原本做互聯網的人做電視,還有一種是原來做電視的人現在做互聯網。做互聯網的人做電視現在是通過發揮自己互聯網運營的優勢,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當屬小米、樂視。王誌國指出,樂視在做電視的時候,擁有廣告運營、影視服務等優勢,小米方麵有粉絲的優勢,通過粉絲帶來銷量,這就是小米的粉絲經濟。他強調,“無論是傳統電視廠商做互聯網電視,還是互聯網企業向電視硬件方向發展,核心都是為了爭奪互聯網用戶。” 在互聯網+時代,無論是具有互聯網基因的開始做電視的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電視廠商都麵臨深化互聯網影響以及轉型互聯網的壓力,酷開亦是如此,當前,酷開正積極嚐試與探索符合自己發展特點的運營模式,無論是廣告模式、還是付費內容模式,例如,酷開對酷開電視中的教育、遊戲、影視內容等嚐試進行收費等。王誌國指出,酷開以前一直專注於做產品,運營方麵思路不是特別清晰,運營方麵的專業人才或許不是那麽多。而現在酷開戰略也不會立即介入運營,而是“把電視基本運營平台搭好,然後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由合作夥伴來運營,哪家合作夥伴運營的好,就選擇這個小夥伴”。與此同時,王誌國表示,包括酷開在內的傳統電視企業需要去努力學習互聯網企業的運營方式和手段,盡快且更好地實現變現是當務之急。而且,王誌國也坦陳,傳統電視廠商較互聯網電視品牌目前尚不具備的一個優勢,即從簡從快將用戶體驗做好。這一方麵,傳統電視廠商則有較大的曆史負擔。但電視質量及服務,傳統電視企業遠遠超過互聯網品牌。 看好哪個尺寸、哪一電視技術?尺寸主流與否取決於價格,提升畫質表現技術前景看好 當下,電視越做越大已經是不可忽視的現實,50寸、60寸甚至更高尺寸的產品更是比比皆是。王誌國在采訪並未具體表態哪個尺寸是當前整個電視行業的主流,他隻是透露了針對酷開電視用戶的一項調查數據:當前酷開電視產品中最活躍的尺寸段在42-49寸之間。王誌國認為,“消費者目前不是依據尺寸來決定是否購買某一款或者某個品牌的產品,決定購買產品與否的核心要素在於價格。”哪個尺寸以及哪個品牌的尺寸產品可以達到消費者心目中的最優價格,用戶就會選擇它。此外,王誌國指出,雖然當下線上渠道銷售產品已很普及,但是對於高價位的電視產品,用戶還是比較傾向且相信線下渠道,畢竟高價產品隻有親自體驗過後才會放心。而用戶通過線上渠道購買的一般是價位比較低的產品。不過,當這類產品發展至成熟階段時,其銷售渠道也會從線下向線上慢慢過渡。 電視產品除了尺寸,當前最為外界所關注的當屬頻頻出現的電視新技術,4K自不必多說,雖然其還未達到普及的程度,但是眾所周知,4K技術已經成為電視終端的發展趨勢之一。而且王誌國指出,“目前,在整個電視行業中,4K電視的銷量占比穩步提升,已經達到30-40%左右”。4K電視後續有望進入加速普及以及常態化發展的一年。 而對於今年大熱的曲麵屏、量子點電視的發展前景則持保留態度。他認為,所有新概念產品剛出來時價位是很高的,而且很難形成銷量。不過在以上兩個概念產品中,雖然王誌國對曲麵電視不是很看好,但是他認為,包括量子點在內的可以實現電視畫質效果提升的技術,其發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但最終不一定是通過量子點這一技術體現,或許會有其他技術。就像3D技術包括偏光3D與快門式3D,偏光與快門式是兩種不同的技術,但都可以實現3D效果。量子點亦是如此。王誌國透露,下半年,酷開在一些新技術產品方麵會有相關動作。 重硬件還是重軟件?針對不同用戶群,策略不同 研發電視、銷售電視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銷量,為了爭奪用戶。王誌國說,現在的電視消費者分兩種,一種是IT化的消費者,這類人群購買智能電視的目的,是想把它當成大平板去使用,去玩。買到產品之後,自己去摸索如何破解,在產品身上安裝喜歡的各種應用,滿足自己的興趣需求,這類消費者關心的是硬件。當然所有消費者都會關心硬件配置,例如電視屏幕質量如何,材質優良與否,畫質、音質好不好。 但是對於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來講,他們最關心的核心還是在於電視中的內容是否豐富,電視是不是方便操作,自己是不是可以通過極其簡單的方式觀看到內容。王誌國透露,通過對酷開自己的用戶群調查顯示,80-90%的用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電視買回家之後,能不能方便的把電視聯網,能不能觀看電視節目。而隻有10-15%左右的用戶有這一想法:既然買到智能電視了,就必須要把電視的智能功能充分使用起來。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軟件內容則是這類人群關注的重中之重。酷開針對這兩種用戶群都會提供相應產品。 銷量、發展方向以及最終目標:酷開正在行動 與此同時,王誌國透露,2015年,酷開電視的目標銷量為150萬台。雖然他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酷開電視已經完成了多少銷量,但他說,目前酷開對於當前的銷量是比較滿意的。與此同時,他也透露了,原本4月份這個銷售淡季的目標銷量是6萬台,但是根據現在的統計數字顯示酷開電視銷量已經超出了這個目標數字1-2萬台左右,尤其是以上提到的A43已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同時,王誌國表示,今年,酷開互聯網電視的激活量目標是達到1500萬台,而周活躍用戶數希望能達到1000萬。 此外,王誌國還介紹了酷開的發展方向:酷開的發展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水平方向發展:做和電視相關的產品,包含電視配件,還包括等同於電視配件,類似電視投影儀之類的產品。另一個是垂直方向發展:在電視產品方麵,酷開正在設計秋季將要發布的重磅產品。秋季新品將會添加一些很有趣的功能。王誌國透露,未來酷開的主流電視機型都會采用類似A43配備三款不同遙控器這種新穎的模式。 王誌國說,酷開未來要繼續發揮自己的運維優勢,通過運營實現用戶和合作夥伴的雙贏,最終找到酷開的核心價值。而且酷開還要積極拓展低成本銷售渠道。在采訪最後,王誌國強調,“酷開的目標不僅僅是賣電視,賣電視隻是酷開發展道路中的輔助手段,核心是要發展互聯網電視用戶,提升酷開的平台運營能力,通過電視機上的運營,提供更優質的體驗,提升用戶活躍度,而且使用戶活躍度始終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